欢迎访问广东省地质学会官方网站

广东省地质学会八届三次理事会在顺德召开

2012-01-09

 欧阳志鸿理事长作重要讲话

        2011年12月23日,广东省地质学会八届三次理事会在顺德召开,来自全省地质行业的117名理事或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李鉴伦秘书长所作的广东省地质学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计划。审议批准39名同志为新会员,增补何平等10位同志为八届理事会理事,增补何平为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在此次会议上,轮值主席单位广东煤炭地质局郑梅深副局长作了“ 广东煤炭地质局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的专题报告;轮值主席单位广东省地震局郭良田博士作了“东莞活断层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 ”的专题演讲。大会还对学会60周年庆祝活动的内容、形式、程序、规模等事宜进行了探讨。最后,欧阳志鸿理事长从“加强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战略决策”、“地学与文化有天然的、历史的联系”、“地学文化建设是地质学会的重要任务”三个层面作了重要讲话。

        他说,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本次会议的全部议程,可以说是成果丰硕。从鉴伦同志所作的我会工作总结中可以看出我会在2011年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地学文化建设工作尤其突出,这得益于理事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理事与理事单位和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秘书处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八届理事会感谢大家对我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大家对地质工作的积极贡献和勤奋工作。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会的工作。

        在谈到加强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战略决策时欧阳志鸿理事长说,两个多月前的10月18日在北京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理论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中有几个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等,使人振聋发聩,过目不忘。

        一个月前的11月22日,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再次论述文化的重要性,将文化提升到民族精神“火炬”“血脉”的高度,他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谈及地学与文化有天然的、历史的联系时,欧阳理事长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地学与文化的关系。他说,人类一开始直立行走,就对天地充满数不清的谜团。一些智者、慧者、先行者,在试图释天释地,释山释水的过程中开创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开始解谜,也开始了人类创建文化、呼唤文明的过程。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地学都是自然科学中最出色的骄子。近代地质学出现之前,地学遍布于地理学、堪舆学(风水学)、医药学以及神话、炼丹术、冶金技术之中,更集中表现为玉石文化、青铜文化、铁文化……。可以这么说,地学界自古以来就重视地学文化。许许多多古今著名的地学家本身也是文学艺术家。地学界普遍认同的古代几位大地学家,居然都在《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有传。在这些人中,首推东汉张衡。张衡的主要科学成就,是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写出《灵宪》、《玄图》,是完完全全的地球科学家(地学家)。张衡作为一代科学大师,他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是大文豪。他的诗歌,以《四愁诗》为代表;他的文赋,以《西京赋》(长安)、《东京赋》(洛阳)为代表;他的文论,以《七辨》为代表;他的艺术,以绘制地形图和绘画为代表。像张衡这样,地学家也兼做文学家的,古往今来呈普遍现象:

西晋葛洪,矿物学家,长于炼丹术,他有《抱朴子》等书以及诗文,共六百卷。北魏郦道元,地理学家,写出《水经注》40卷,他考察精细,描写生动,比如关于长江三峡的介绍,已经成为古代散文的典范。北宋沈括,地质学家,他最早提出了“石油”的概念,写出石油诗,有《长兴集》41卷,他的《梦溪笔谈》,不但有关于天文、地理、地质、气象、冶金这样一些地球科学的论述,而且广泛涉及历史、诗文、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明代徐霞客,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他的记录,由后人整理出《徐霞客游记》12卷,是我国古代旅游文学的高峰。

        而近、现、当代的地学界,更是“神态依旧”,异彩纷呈。

        鲁迅先生,毕业于南京路矿学堂,与人合作著有《中国矿产志》,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李四光先生,写过小说。杨钟健先生,有《去国的悲哀》、《西北的剖面》两部文学著作。黄汲清先生,有散文集《天山之旅》。冯景兰、关士聪、王鸿祯、刘光鼎等一大批老地质学家,都堪称我们的文学表率。

        可以肯定地说,在人类科学的矿族群里,地学与文学,是共生的晶簇,它们相互支撑,亲密发展。

        在谈到地学文化建设是地质学会的重要任务时欧阳志鸿理事长说,广东省地质学会历来就有重视地学文化建设的传统,特别是八届理事会成立以来,我会的地学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可以这么说,我国近年来地学文化建设的各个时期,均有我会(学者)的身影和文献资料的记载。从《走近蓝色海洋》丛书的出版,到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等出版我们编撰的《山野碎语》、《山道》、《大地拾遗》、《南粤地学旅游胜览》、《南粤地学解读》、《矿物华藏矿物岩石的诗意世界》、《矿物珍宝——岩矿美石世界的诗意记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里的地学奥秘》、《名山胜地桂冠里的地学奥秘》等书籍;从参与央视策划《地理·中国》部分电视片,到中央电视台播放《峰斜之谜》《湖光迷影》;从我会学者主讲大型地学文化电教片并被广泛传播,到应邀赴世界知名大学传播地学文化;从地球日宣传的大力推动,到地学诗歌的掀起、定位和推广;从《山语》等多次获得国土资源文学最高奖——宝石文学奖,到省市科普作品大奖的频频获得,这点点滴滴,都彰显着我们在地学文化建设上的不懈努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地学文化既是民族精神的构成部分,也自然是地球科学精神的灵魂和血液。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并为从事地球科学事业的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等文化内涵的总和,是我们自立于世界科学文化之林的坚固基石。

      新时代,我们吹响了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军的号角。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呼唤着地学文化继续为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书写新篇章,作出新贡献。而地质工作新的春天,更需要地学文化高高飘扬的旗帜。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将明年60年大庆的主题定为“地学文化与地学发展”召开第二届地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原因。      

(广东省地质学会秘书处)

关于学会  |  About 更多..

广东省地质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省内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地质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省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挂靠在国土资源部)的组成部分。业务指导单位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挂靠单位是广东省地质局,社团登记机关为广东省民政厅。

简介组织机构领导成员学会章程大事记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45号610房
邮政编码:510080

电话:020-86210850

会员服务  |  Servic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