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省地质学会官方网站

“地”启新程 “岩”续华章 ——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地学科普研学营侧记

2025-09-09

盛夏七月,求知正酣。近日,在广东省地质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由广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广东省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地学科普研学营在肇庆市圆满落幕。本次研学营以新课程方案为纲,通过六天五夜的沉浸式学习与实践,为9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少年铺就了一条地质探索与科学实践的成长之路。

(主办单位领导致开营词)

启智砺能 锚定地学坐标

开营仪式上,广东省地质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陈周平、省地质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志勇、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戴冬乐出席并致辞,寄语青少年“以地质之眼洞察世界”,并提出“安全第一、求知若渴、互帮互助”的三大行动准则,为这场科学之旅锚定方向。省地质学会科普委主任刘如春出席并宣读研学营正式开营!

首日课程由资深地质老专家蔡宗毅、艾桂根等导师授课,以《肇庆地形地貌》为起点,通过高清卫星影像与实地案例解析,带领营员初探西江流域的地质密码;《地质三大件》实践课堂则将罗盘定位、产状测量等基础技能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当营员们手持放大镜观察第一块岩石标本时,地球46亿年的沧桑巨变正通过指尖悄然传递;《核与辐射安全》则以手机辐射、医疗CT为例,生动阐释辐射防护原理,帮助青少年建立科学的辐射认知体系。

(《核与辐射安全》主题讲座现场)

(九龙湖水库出野现场讲解)

实训赋能 锻造科学匠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次日清晨,九龙湖畔迎来年轻的地质探索者。营员在领队导师蔡宗毅、张方荣和张素君的指导下,观察水库的蓄排系统,课本上抽象的“水利枢纽”概念在此刻变得生动而具体。对照实景,一起采集了磨砾岩标本,剖析了高危边坡崩塌机理,辨别了花岗岩风化壳垂直分带,理解了江心洲的形成原理。返程后的沙盘模拟实验更显妙趣横生,三十分钟的水沙博弈,江心洲地貌演化在掌心重现,导师张素君感慨道:“你们用三十分钟重现了西江上百年的雕刻。”

(鼎湖山出野现场讲解)

 

山水为书 解码地球年轮

鼎湖山、七星岩多日科考贯穿地质与生态双主线。鼎湖山上,在“石头的旅行”“以柔克刚的溪流”“会倒退的瀑布”等实景教学点,领队老师用形象幽默的语言讲述河流冲刷、河流夺袭、岩石的循环和搬运、砂岩地貌特征与成因等地学知识;七星岩洞穴内,一起见证着碳酸钙与时间的精妙博弈,营员们通过测量石笋层厚,推算出“千年一厘米”的自然刻度。同时在“卧佛含丹”处,认真聆听日晷和太阳运动轨迹的知识,在地质与天文的交织中感受宇宙的律动。

(鼎湖山自然教育探索径自然课堂)

 

联通自然 共栽生态之树

地质学绝非孤立的石头课,岩石、植物、动物、土壤等若挚友相依,共绘蓝色家园的斑斓画卷。在鼎湖山自然教育探索径,荷木林展现的防火智慧、森林食物链的生存哲学、有毒植物的辨识要诀,这些生物地质交叉知识在导师的讲解中变得鲜活。特别是“独自取水”“躲避野猪”“蛇咬自救”等增加了大家野外地质工作的相关知识储备。在鼎湖山爬虫馆和森林夜观活动中,学生们对照手册中的生物图鉴,识别对应的昆虫和爬行类动物,绘制独一无二的自然笔记。联通自然,实践技能与科学认知得到双重提升,生态之树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端砚创作课堂)

 

以石载道 熔铸文化薪火

端砚文化的深度体验,为研学注入人文厚度。参观完端砚工坊,非遗匠人指导下的雕刻实践,让“古端城墙”“水晶兄弟”“窃蛋龙蛋”“九龙大坝”“卧佛含丹”等端州和地学元素跃然砚台之上,砂纸与刻刀的摩擦声中,千年砚文化与现代地质精神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之后,来到科普园,讲解员带领大家认识了常见矿物和辨别方法。紧接着的“挖矿寻宝”环节,大家捧着战利品——漂亮的矿物和岩石,争先恐后向导师们展示自己的“梦中情石”,口诀记忆法与实物辨识的结合,让地质知识从书本走向掌心。

(七星岩出野现场讲解)

星火成炬 照亮未来征途

结营汇报,为此次地学夏令营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小小地质学家们以组为单位,将六天五夜的求知轨迹凝练成手抄报。生动的表情,流利的讲述,有趣的内容,严密的逻辑,导师们连连惊叹。才艺汇演环节,在舞台上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我们由衷的感到骄傲。当《勘探队员之歌》的旋律响彻会场,手册里的产状数据、背包里的砚台和石头、心底涌动的地学热忱,已汇成铿锵誓言——“以大地为书,以锤凿为笔,探索永无终点!”这段在鼎湖山下萌芽的情谊,注定成为地质精神传承链条中璀璨一环。

(两期大合照)

关于学会  |  About 更多..

广东省地质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省内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及其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学术性社团,是发展地质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广东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接受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的业务指导。
        广东省地质学会的前身,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地质学会在中山大学地质系及两广地质调查所中所设的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小组(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于1922年2月3日),1952年成立中国地质学会广州分会,理事长是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陈国达。1964年改称广东省科协地质学会(列为第一届),1980年改名为广东省地质学会,一直挂靠在广东省地质局,此后学会理事长均由广东省地质局局长、副局长或总工担任。
        学会学会现有单位会员116家,个人会员5181名,下设16个专业委员会、3 个工作委员会、1个咨询服务中心和秘书处。秘书处日常办公地点设在紫园商务大厦。

简介组织机构理事会学会章程大事记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45号1502房
邮政编码:510080

电话:020-86210850
邮箱:dzxh2005@126.com

会员服务  |  Servic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