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省地质学会官方网站

岩土工程和当代艺术的跨界融合---中国能建华东院参与完成作品《两栖动物》亮相第13届上海双年展

2021-07-22

 岩土工程和当代艺术的跨界融合

中国能建华东院参与完成作品《两栖动物》亮相第13届上海双年展

 a1.jpg

记录上海自然历史的岩芯

a2.jpg

 

    近日,第13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国能建华东院参与完成的《两栖动物》参展。

    《两栖动物》作品,由一大片干湿程度各不相同的岩土体铺在地面上组成,有些部分还带着湿漉漉的印痕,在视觉上和内容上,有力表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该作品由华东院岩土分公司与西班牙艺术家Carlos Irijaba共同完成,岩土分公司前期与多方深入交流,参与策展并承担了该展览的野外钻探取芯工作。

    这些岩土体来自从上海至安徽长江沿岸钻取的岩芯。基于上海双年展旨在展现特殊的历史和内涵,艺术家Carlos Irijaba以岩芯样品为主要材料,把沥青、钻探岩芯和泥土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河流携带的泥沙和沉积物,与沥青和周遭工业化环境的鲜明对比,展现出特定地点的结晶和物质时间线,以体现当下的重要性,反映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足迹。

    在Carlos Irijaba看来,上海所在的地貌单元为三角洲,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演变的地域,某种程度上是流动的,准确地说相当粘稠,不是液体,也不是固体,就像生活在水陆之间的两栖动物,它们需要在两者间生存,又介于活跃与不活跃之间,因此这是一次连接人类、动物和矿物的介入。

    这100余米的岩芯,长短不一地平躺在地面上,从干到湿逐渐变化,记录了上海沉积形成的过程。上海所在的土地是冲积形成的,长江每年携带数亿吨的砂土和黏土,在这里流入大海,约每70年创造一英里新的海岸。从长江上游的浮游植物到居住在上海地区的人类,一连串的因素,介入了这一变化过程,一切都被岩芯记录下来,从下至上,由岩石到砂土、黏土,直到最上层约1米厚的人工填土和沥青,反映了长江孕育上海的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地质环境中留下的足迹,体现出这座城市的自然性质和它与整个国家地理的关系。

  此次展览为全球3000多个同类项目中率先恢复的线下展览。展览以水体为主题,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64位艺术家的佳作,探讨了个体如何与气候、环境等相联系,而这一主题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作者:贾斌

 

关于学会  |  About 更多..

广东省地质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省内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地质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省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挂靠在国土资源部)的组成部分。业务指导单位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挂靠单位是广东省地质局,社团登记机关为广东省民政厅。

简介组织机构领导成员学会章程大事记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45号610房
邮政编码:510080

电话:020-86210850
邮箱:dzxh2005@126.com

会员服务  |  Service 更多..